展館作為征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的場所,為公眾提供知識、教育和欣賞的文化教育的機構、建筑物、地點或者社會公共機構。
展館參觀客流量與觀眾的參觀質量、文物的安全、游客人身安全息息相關,分析自身展館的接待能力,包括極限客容量、最佳客流量、舒適參觀客流量等指標。把控大數據,制訂極限客容量、最佳客流量、舒適參觀客流量的應急預案或接待方案,并進行演練和完善。展館可以將展廳客流量納入監控的內容,安裝客流統計系統對客流進行監控,便于實時掌握客流狀況。
對于展館的客流統計系統如何實現以及所需功能如何選擇。
1、安防管理平臺的集成化、一體化
無論是自視頻管理平臺還是從門禁管理平臺或報警管理平臺發展而來的安防集成管理平臺,都在不斷擴充和完善自己的管理功能,使得大量安防管理操作甚至是系統配置操作都可以在一個軟件上完成,這給系統的配置和值班員日常管理帶來了很大方便。部分功能例如巡更系統不需另行建設,利用已有的門禁卡和讀卡器,就能方便實現在線巡更功能。
2、智能視頻的應用
利用視頻監控信息資源、網絡化管理平臺,加強對安防監控和周界防范系統、出入口管理系統,以及其它特殊應用系統的整合,促進系統信息共享和組合,從而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提升系統整體功能和效率。
3、智能化應用
使用智能視頻分析系統,在展館和展廳出入口進行客流量統計:在人流較密集的地方,采用定向移動監測,監控參觀人群的移動方向和路徑,確定是否有人逆行等情況,避免秩序混亂;在全局視頻進行流量統計和分析,了解人群的分布和運動模式,分析造成堵塞的可能性和人群感興趣的區域;在重要部位設置視頻防尾隨設備,對一人刷卡二人進入的行為報警
展館在瞬間能容納、接待觀眾的最大數量。展館的客流量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與國家社會經濟、文化、科技以及國民的生活水準等因素多有關系,目前沒有針對展館合理使用人數的明確的規范、依據或標準。在展館設計實踐中,有的經調查分析確定合理人數;有的參考類似建筑的規范確定人數;還有依據人體工效學及觀眾在展廳內的視覺特性和行為模式來確定人均面積計算觀眾人數,但是這些數據都不能從根本上支持展館現狀和問題,因為每天的人不是不變的,應該針對性的來控制客流,從根本上減少和避免那些問題出現。
相關閱讀:客流統計分析案例